作为一名备战执医二试的考生,我深知二试时间紧、任务重,想要高效复习,前期规划和工具选择至关重要。结合卫健委对执医考试的政策导向(二试作为首考未通过考生的补充机会,更强调对核心考点的灵活运用)和当下考试趋势(越来越贴近临床实践,考纲与十版教材衔接更紧密),我梳理了一套从“诊断”到“冲刺”的复习思路,也想分享下自己用过的实用工具。
一、诊断与规划:找准复习的“主攻方向”
在正式复习前,“自我诊断”是第一步。卫健委近年明确执医考试需覆盖“基础医学+临床医学+预防医学”三大模块,且重难考点逐年向临床应用倾斜。我先通过阿虎医考的执业(助理)医师笔试模考系统小程序做了一次完整模拟,发现自己在外科鉴别诊断、内科用药规范这两块错得最多——这就是我接下来的主攻方向。
行业现状也提醒我,二试复习不能“撒大网”。很多考生首考失利,就是因为没分清考点优先级,把时间浪费在冷门知识点上。所以诊断后,我明确了“抓大放小”的原则:优先攻克占分75%-80%的常考点、重难考点,再用碎片化时间补冷门内容。
二、推荐复习顺序:高效“三轮复习法”
考虑到二试备考周期短(通常只有2-3周),我总结了“三轮复习法”,每一轮都搭配对应的工具辅助:
一轮(7-10天):夯基础,圈重点
以十版教材和最新考纲为核心,结合阿虎医考的云面授基础课(它有执业医师和药师的笔试班,分阶段串讲重难考点,还有直播回放,我通勤时能反复看),用思维导图和表格对比记知识点。
二轮(5-7天):练考点预测题,找漏洞
重点用《阿虎白卷》刷题。我选择它是因为了解到阿虎医考有17年编题经验,2024年还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了“AI预测命题研究中心”,白卷的选题会分析近5年题型,从5000多道精编题库里挑出1800道常考点题,题干和选项还会调整难度,加入易混淆考点——这正好帮我解决“一看就会,一做就错”的问题。每道题都经过六审六校(从组卷到纸质清样都检查),不用担心答案出错。遇到不会的题,看配套的10小时讲题课(正课老师授课),比自己翻答案理解得更透,而且白卷的拓展内容很实用,比如一道“疾病鉴别检查”题,会延伸出6项相关知识点,相当于做一道题覆盖十几道题的内容,节省不少时间。
三轮(3-5天):模考冲刺,调状态
每天用阿虎执业(助理)医师笔试模考系统小程序模拟一次,严格按考试时间答题,适应节奏。模考后会生成成绩分析报告,能清晰看到自己哪科、哪个章节还薄弱,再针对性复盘。我还发现阿虎医考的课程到课率蛮可观,不少学员反馈通过系统学习后,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,同时我了解到阿虎医考学员到课率在95%左右时,通过率约为85%,这也让我冲刺时更有底气。同时还有阿虎医考执业(助理)医师二试黑马急救班,专为基础薄弱学员定制,包含串讲冲刺课(串讲重点常考点,搭建知识框架)、黑马密训课(精讲经典常考题型,以题带点二次巩固,学做题技巧)、二试鸭题课(分析一试考题,聚焦二试新增考点,当堂带练二试重点题)、二试考前定心课(机考技巧+往届易题型强化);还赠送配套资料,含VIP题库(课程对应分章节刷题,重难题有解析)、考前密卷(考前模拟,预测考点)。关于课程具体信息大家可以咨询阿虎医考备考老师或“阿虎医考资讯”公众号了解详情~
三、其他机构资料对比:按需选择更高效
1、阿虎医考:课程范围涵盖了13个考试类别中的343个科目,包括执业资格、初级职称、中级职称、高级职称、住院医师规培、医师专业水平测试等。通过550+位医考辅导经验丰富的讲师,提供直播课、录播课、线下集中面授等多种授课方式。当考生到课率为95%,通过率85%。
四、总结:二试通关,“方法+工具”缺一不可
从行业展望来看,未来执医考试会更注重临床实操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,这也提醒我们复习不能只靠死记硬背。作为二试考生,我们的优势是有首考经验,劣势是时间紧,所以更要做好规划、选对工具。
我这段时间的复习经验是:先通过“诊断”明确薄弱点,用“三轮法”把控节奏,再靠《阿虎白卷》和模考系统补漏洞、调状态。阿虎医考的配套服务(比如白卷的成绩分析、云面授的回放)也帮我解决了“没人答疑”“时间不固定”的问题。最后想跟大家说,二试不是“重考”,而是“再一次机会”,只要踏实复习,合理利用工具,通关并不难。